热点新闻
-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赴凉山州开展...
-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提醒:国庆...
- “双减”出台后 如何为孩子们提供真正...
- 青海省确定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硬指标
- 辅导班几万家长也不嫌多,延时服务几...
- 数说中国孩子30年体质变化 不只是跑不...
-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就《国家义务...
- 课后延时服务学校收费,家长却不理解...
- 教育部发布第40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
- 教育部:“减负”“提质”两手抓,强...
- “双减”后首个学期!97.5%的家长对减...
- 震后迅速安全疏散七千余名师生,四川...
- 天津市常住户籍的应往届生如何报名20...
- 小学语文课本封面由二胎变三胎?妈妈...
- 双减”实施后 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
- 落实“双减”,学校教育更需“减脂增...
- 又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签约落户海南!...
- 海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培...
- 江西:省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收费政...
- 民主党派提案关注哪些教育话题
教育部将严查一对一等变异培训
教育有料:教育部将严查一对一等变异培训
9月23日,教育部在京召开新闻通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10.8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超500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超九成家长称本学期老师未给家长布置作业;教育部将加大一对一等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治理打着“国际”旗号的各类竞赛;北京鼓励学科类培训机构先培训后付费;9月2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从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国家一级运动员可报高水平运动队。教育企业动态方面,华尔街英语多家分公司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南京昂立英语破产;学大教育拟开办绘本馆 ,网易有道布局海外市场;行业产经方面,开心鱼意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一起教育科技、高途、达内科技发布2021财年Q2财报……更多教育行业新鲜事,详见下文。
一、“双减”最新数据
双减 | 九成以上家长对减负效果满意 严查一对一等变异培训
9月23日,教育部在京召开新闻通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报信息,截至9月22日,有1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填报了有关信息,其中98.2%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2.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64.3%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监测平台以二维码形式邀请家长无记名通过网络直接填写调查问卷,共收到5737.7万份家长问卷,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老师没有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显示,97.5%的家长对学校新学期减负提质的各项措施和成效表示满意,其中六成以上家长表示非常满意。
“双减”新学期 全国10.8万所义教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双减”新学期即将“满月”,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落实“双减”力度如何?学生、家长的幸福感是否真的提升?今天,教育部公布了一组数据,直接回应了这一系列问题。截至9月22日,全国16万所义教阶段学校在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上填报了相关信息,64.3%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老师没有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此外,全国有10.8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寄宿制学校和村小学)已填报课后服务信息,其中96.3%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有7743.1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85%。
作业减负:超六成学校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
“双减”配套政策中,督促各地各校落实作业管理通知要求,制订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有效控制作业量和时长。根据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报信息,截至9月22日,有1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填报了有关信息,其中98.2%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2.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64.3%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监测平台以二维码形式邀请家长无记名通过网络直接填写调查问卷,共收到5737.7万份家长问卷,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老师没有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课后服务:71.2%学生每周5天参与客户服务
此外,课后服务5+2也是此次“双减”的亮点之一。其中要求,督促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促进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经费落实要到位。
根据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全国有10.8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寄宿制学校和村小学)已填报课后服务信息,其中96.3%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有7743.1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85%,其中有71.2%的学生每周5天全程参加;534.5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占这些学校教师数的86.2%,另聘请了20.6万名校外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个性化辅导:98.6%学校建立学困生帮扶制度
督促各地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落实“零起点”教学,做好幼小衔接。在已填报信息的13.4万所小学中,有98.03%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
各地各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强化教研、精心备课,补齐教学短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监测平台数据显示,98.6%的学校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
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作用,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各年级、各学科全覆盖的优质课程资源。9月1日至22日,云平台浏览次数达到7.02亿,访问人次3.06亿。
教育部:加大一对一等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治理打着“国际”旗号的各类竞赛
“双减”其中的重头戏,就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从7月初至今,教育部多措并举,向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打出了系列“组合拳”,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双减”将继续深入推进,其中包括研究起草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研究修订竞赛管理办法等举措,并明确治理打着“国际”旗号的各类竞赛。
教育部将通过三个方面,继续深入“双减”落实力度:一是继续完善配套政策。在督促各地落实好已经出台的配套文件基础上,加快预收费监管、加强培训机构党建等其他配套政策法规的制订进度。研究修订竞赛管理办法,治理打着“国际”旗号的各类竞赛。同时完善“营改非”流程,进一步明确过程中的公示期限、资产确权等政策。研究起草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在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场所、培训内容等方面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机构同步作出规定。加快校外培训管理条例立法进度,对非学科类机构管理一并纳入。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络协调,统筹运用好各种方式方法,加大对“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跟踪各地进展,压实地方责任,适时开展“双减”大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的省份加强针对性指导帮扶,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地方和人员严肃问责。
三是总结推广经验做法。
二、北京“双减”措施
北京 | 鼓励学科类培训机构先培训后付费 建立周周通报机制
“双减”实施即将“满月”,全国各地针对“双减”都开出了自己的“地方药方”。其中,北京市教委已明确机构只能选择收费时段较短的方式,并鼓励实施先培训后付费的收费模式。下一步,北京市教委全委处室全体机关干部还将于每周三下校实地调研,建立周周检查通报机制,将检查结果每周通报、督促整改。
鼓励校外培训机构先培训后付费
当前,全市恢复线下培训的机构预收费已经全部纳入资金监管。对于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正在推进资金监管,将预收费资金监管作为线上机构重新审批准入的前置条件,坚持“无资金监管、不能获得审批”。
据介绍,北京同期出台《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在重申3个月或60课时收费上限的基础上提出,如周期和课时收费并存,机构只能选择收费时段较短的方式,防止发生变相超过3个月收费问题。
此外,北京市印发“双减”措施明确,学科类培训机构每次招生前须向教育部门报备招生简章、课程内容、教师资质、收费情况等事项;并鼓励实施先培训后付费的收费模式。通过以上措施,有效保障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
为教培行业人员开设就业服务
全面部署针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员工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指导民办教育协会举办“教培行业同业互助对接会”活动,续共同为教培行业人才提供就业服务。
二是持续开展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行动,累计提供岗位32万余个,3.5万家用人单位参会。三是提供覆盖全市各区学校事业编制内专任教师岗位366个。聘活动收到应聘人员简历5300余份,近2500名人员现场参会。
每周三下校调研 周周通报
下一步,北京将建立市教委每周三下校听课调研机制,全委处室全体机关干部下校实地调研。全面开展对各区党委和政府履行“双减”职责情况专项督政检查。
自9月13日起,市教委全面启动局级领导联系各区实地督查机制,每周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学校检查一次,实地督查各区、各校“双减”工作落实情况。建立周周检查通报机制,将检查结果每周通报、督促整改。下决心将校内教学秩序规范起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起来,课后服务丰富起来。
三、艺考迎重大改革
高考 | 艺考将取消跨省校考 国家一级运动员可报高水平运动队
9月2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进一步深化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作出部署。
《意见》明确,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省级专业考试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
此次改革都有哪些要点?一起来看:
1、进一步扩大省级统考范围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省级统考。据统计,目前,艺术类本科5个专业类中,美术学类、设计学类专业,已经实现省级统考全覆盖,招生规模占比达到75%,截至2020年,除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外,高校的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已不再组织校考,直接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而音乐学类、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目前也已覆盖29省份、26省份和24省份。《意见》要求,到2024年,要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同时,不断提升省级统考的水平和质量,增强考试的区分度,满足不同层次、类型高校选拔需要。
2、严控校考范围和规模
当前,由于省级统考覆盖范围有限,全国组织校考的高校数量和校考规模依然偏大。目前,全国组织校考的高校数量还有300多所,参加校考的考生人数约160万人次,给考生备考、应考造成了较重的负担,同时,考试招生的公平性、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意见》对规范高校校考作出了相关规定,将严控现场考试规模,鼓励高校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从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此外,将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专业准入退出机制。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可按程序申请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对组织校考高校,要求严格考评人员遴选管理,严格执行校外评委制度、回避制度、黑名单制度等。同时,严格考试组织管理,严把考试入口关、组织关和评分关,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3、推进分类考试、分类录取
2024年起,对于高校艺术学理论类、戏剧影视文学等与专业考试要求相关度不高的专业,将不再组织专业考试;对于音乐、舞蹈、表演、美术、设计等其他对考生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艺术类专业,继续组织专业考试,包括省级统考和高校校考。省级统考已覆盖的专业,鼓励高校不再组织校考,直接使用省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对于少数继续组织校考的专业,鼓励高校通过线上考试或直接使用省级统考成绩等方式进行初选,通过初选的考生再参加现场校考,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
2024年起,艺术类专业将分三类进行录取
第一类是不需要参加专业考试的艺术类专业,
如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第二类是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
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都达到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第三类是少数组织校考的高校艺术类专业,
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省级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划定的最低成绩要求基础上,依据考生校考成绩择优录取。
4、文化课成绩逐步提高
目前,各省对艺考生文化课成绩均有最低标准,其中,对于保留二、三本批次的省份,文化线要求不低于二本线的70%;对于合并批次的省份,要求文化线不低于新二本线的75%。此次改革要求,各省(区、市)在现有文化课成绩要求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在提高文化成绩要求的同时,对于在相关专业领域确有专长的艺术人才,《意见》提出,将探索建立破格录取机制。允许组织校考的高校在相关校考专业招生中,对极少数省级统考和校考成绩均特别优异,或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制定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
5、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不再从招生环节选拔
从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进行选拔,改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
两部门: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采取"文化考试+专业测试"
日前,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深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作出部署。
《指导意见》指出,多年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完成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任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考试招生、在校管理等方面距离新时代新要求仍有差距,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体育精神,不断提高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指导意见》强调,要明晰工作定位,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学生,为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和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人才支撑。要突出问题导向,严格招生程序,完善评价机制,着力解决个别学生文化成绩、体育竞技水平偏低,个别高校考试组织不规范、在校管理不严格,个别地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等问题。要尊重教育规律,深化体教融合,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健全学训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竞技水平和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要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政策执行,强化信息公开,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确保公平公正。
《指导意见》重点部署了七方面具体工作任务。
一是优化招生项目范围。在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项目等)范围内,确定运动队招生项目和招生计划。重点安排群众基础好、普及程度高、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对于不具备相关师资、设备、场地等组队条件、学生入校后退队率超过20%的高校,以及非奥运会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未设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生源严重不足且连续两年录取数为零的相关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建立完善招生高校和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原则上连续三届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没有学生参赛的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二是严格报考条件和资格审核。从2024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从2027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且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各地体育部门要加强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发放和管理。有关高校要加强对考生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核验。对发现疑似有问题的证书,要商请相关体育部门予以进一步核查。
三是改进考试评价方式。采取“文化考试+专业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2024年起,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并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专业测试。
四是提高文化成绩要求。2024年起,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对于体育专业成绩突出、具有特殊培养潜质的考生,允许高校探索建立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机制。
五是完善招生录取机制。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学生中,高考文化课成绩不低于招生高校相关专业在生源省份录取分数线下20分的,可申请就读相应的普通专业;其余学生限定就读体育学类专业。
六是加强入校培养管理。新生入学时,高校要严格组织新生入学复查。学生应与高校签订协议,认真履行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义务。高校要把学生在运动队的考核情况另设为必修课进行管理,并计算必修学分纳入总学分。对入学后擅自不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严格学业标准,原则上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应保持一致。
七是加大监督及违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省级招委会统一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组成的省级考试招生监督工作组,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参与的考试招生监督工作机制,全流程监督本地区和相关高校考试招生工作。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纪律,深入落实招生信息公开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于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和招生违规的考生、高校及有关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规范中职校招生
中职 | 教育部:严禁中职学校为学业困难学生注册“双重学籍”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学籍和资助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严禁注册“双重学籍”。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其在未完成义务教育之前,严禁中职学校为其注册中职学籍。
通知提出,要规范中等职业学校考试招生行为。深入实施“阳光招生”。各地要加快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做到统一填报志愿、统一办理录取手续、统一注册学籍。要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公开职责,建立招生信息公开制度,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及时向社会明确告知招生信息公示网站。
清查办学资质。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年检制度,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线下审查,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年检并公示。对年检不合格且拒不整改的学校,缩减其招生计划,暂停新生学籍注册,直至停止招生;对不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的学校和未经办学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中职异地分校、办学点,要坚决取缔招生资格。
通知提出,要严格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及时注册和维护中职学生学籍信息。各校要在新生入学20个工作日内通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中职学籍系统)为其建立电子档案。中等职业学校新生秋季学籍电子注册截止日期为当年11月20日,春季学籍电子注册截止日期为当年4月20日。在学生学籍发生异动(含留级、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注销、死亡等)时,必须及时维护相关信息。在毕业学生离校前20个工作日内,通过中职学籍系统为其办理毕业手续,同时在办理毕业手续之前,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资助信息填报。
通知强调,严禁注册“双重学籍”。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其在未完成义务教育之前,严禁中职学校为其注册中职学籍。中职学籍系统与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籍信息重复的在读学生人数不纳入中职招生和在校生人数统计范围、不纳入中职学生资助预算资金的测算基数。严禁在中职学籍系统为普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在籍学生注册学籍。
通知明确,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资助管理,严格把好资助申请关。申请中职学生资助的学生必须是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在校生,非全日制、非学历教育、学籍异常的学生不得申请中职资助。与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学生学籍信息重复的学生不得申请中职资助。严格核查资助名单。教育部将定期开展中职学生资助名单与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信息核查比对工作,并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向各地各校下发查重比对名单。各地各校要逐级逐人开展核查,确保每位受助学生在籍在校,及时删除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受助学生信息,坚决杜绝重复资助。
通知强调,教育部每年通报各省份中职学籍和资助数据年度质量情况。对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注册“双重学籍”、不及时维护中职学籍和资助系统数据等行为,对套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或中职资助资金的组织和个人,要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教育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对各地各校招生、学籍与资助管理工作进行核查,对核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有关问题线索将按规定移交纪律检查机关处理。
五、各地双减落地进展
地方 | 广东十部门专项治理校外培训 河北省双减实施方案落地
9月22日,广东省教育厅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广东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目标要在1年内有效减轻学生过重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2年内成效显著。方案明确,全省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全文如下:
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出台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省教育厅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广东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目标要在1年内有效减轻学生过重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2年内成效显著,全省教育生态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行动方案》明确
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治理范围包括在广东省辖区范围内,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涵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以及实施艺术、体育、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包括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民政、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含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各类无证无照的校外培训机构。
《行动方案》提出
本次专项治理行动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点、10小点的内容:
大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规模
1.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全省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专项行动期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在现有数量上大幅压减。
2.从严监管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统筹做好面向各学龄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类)培训。
大力整治违规办学行为
1.查处安全隐患问题。对办学场所存在设施设备(包括消防设施器材)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不具备建筑防火和安全疏散等消防安全条件、违规住宿、疫情防控安全隐患的线下校外培训机构,以及教学内容和宣传资料存在意识形态问题、影响政治安全的线下、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存在重大安全问题的立即停办整改、关停下架。
2.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严格执行“先证后照”,校外培训机构在取得教育部门前置许可(备案)后,依法办理登记注册。依法查处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学科类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未通过审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线上校外培训机构,依法查处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者非企业法人登记证书开展校外培训的违法行为。
3.查处违法违规教育教学活动。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违规行为。依法依规坚决查处校外培训机构以国学堂、私塾等形式替代学生接受全日制义务教育,或者针对初、高中在校生违规进行全日制培训的教育活动,以及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违规举办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竞赛、考试活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包括违反国家关于授课时间、师资、教材、课程等规定)开展培训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扰乱招生秩序以及其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4.查处违规收费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者单个科目超过60个课时费用的行为,以及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不一致、提前收费的行为,全面防范一次性费用收取过高导致的预付费风险。
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秩序
1.查处校外培训机构不正当竞争行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或无法证实的内容,通过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虚构师资力量、虚构升学率、虚构考题命中率、虚构教师教育成果、虚构学生成绩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
2.查处校外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不执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培训收费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虚构原价、虚假折扣等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培训服务时不标明价格、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以及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其他行为。
3.查处校外培训机构合同违法行为。在引导合同当事人使用国家关于校外培训服务合同范本、开展合同格式条款点评基础上,强化对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的治理治、监管。督促相关涉嫌不公平、不公正合同格式条款提供者限期整改。督促指导各地市市场监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查处合同违法案件。
4.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发校外培训广告的行为。从严查处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或者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
《行动方案》要求
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由教育、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网信、发展改革、公安、通信管理、民政、卫生、应急管理、消防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做好组织实施,联合开展监督管理和专项治理。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持续1年,2021年10月-2022年7月,将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自查和集中检查。2022年8月-2022年9月,各地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随机跟踪督查,检查问题整改情况、巩固治理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及时发现、查处新问题。
河北省“双减”落地 将探索开展校内寒暑假学生托管服务
日前,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
在监管校外培训机构方面,《方案》指出体育运动、其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别由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加强监管并制定审批设立标准,行政审批部门严格审批。
课后服务方面,《方案》提出要采取学区教师走教、城乡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开展好课后服务。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探索开展寒暑假学生托管服务。开展校内寒暑假学生托管服务,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征求家长意见。完善托管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不得向学生收取费用。
六、北京线上机构通报
通报 | 北京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问题通报 51Talk被点名并回应
9月22日晚间,北京市教委发布通报,点名51Talk(无忧英语)在培训时长等方面违规问题突出。对此,51Talk公关团队当日22:42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市教委提出的合规改进问题正在积极进行中,今后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依法合规经营,并将进一步调整产品和服务模式。
因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科类培训等,51Talk被北京市教委通报
据悉,近日,市级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网信、通信等部门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落实“双减”规范要求的情况开展网络巡查。随后,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检查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
通报显示,51Talk违规问题突出,存在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结束时间晚于21点,违规售卖境外外籍人员的培训课程等问题。“相关部门已多次提醒提示,但整改不到位。”
北京市教委还在通报中指出,网络巡查还发现,个别在京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试图躲避监管,利用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渠道,变相违规售卖课程。
北京市教委表示,对于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已责令立即整改,并持续深入核实调查。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要不折不扣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积极主动自查自改自律。市区相关部门将全面协同加强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类线上违规培训行为,直至取消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申请资格、关停网站或下架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切实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51Talk回应将进一步调整产品和服务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51Talk为在线英语教育企业,包含成人英语及青少年英语培训业务,为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9月22日晚间,51Talk对此事进行回应称,已收到市教委印发的通报,对于市教委提出的合规改进的问题,51Talk正在积极进行中,并严格按照合规标准执行。
51Talk表示,自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双减”通知后,51Talk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重大意义,坚决拥护“双减”的决策部署,并在第一时间展开行动,根据政策要求,在落实合规过程中需要时间,平稳推进。
“在今后工作中51Talk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践行校外培训定位和价值,依法合规经营,并将进一步调整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好地补充学校教育,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不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51Talk在回应中表示。
七、教育企业资本动态
资本 | 开心鱼意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美吉姆拟调整独董薪酬
婴幼儿水育品牌开心鱼意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婴幼儿水育品牌——开心鱼意完成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华盛人和资本领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市场拓展、团队扩充等方面,计划于今年内围绕珠三角地区再开10家加盟门店。
华盛人和资本投资人钟阳表示:“近年来,90后逐渐成为母婴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消费观念升级、收入能力提升、生育政策红利等因素促使国内母婴市场规模在2020年就超过了4万亿元。而开心鱼意所在的婴幼儿游泳是母婴产业链中较为前端且新兴的一环,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行业快速发展,使得整体母婴消费市场逐渐演变为婴儿游泳、早教、育婴这种服务输出类项目带动奶粉、玩具这种传统的产品销售类项目,进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完整的消费链条,综合型一站式的消费理念正在形成。”
据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8年的开心鱼意,将自身定位为一家婴幼儿水育早教品牌,目前主要的业务重心是珠三角核心城市。主要业务是开设标准化的线下婴幼儿水育游泳馆,为0~6岁婴幼儿提供健康安全的婴儿运动、技能培训、早教课程等一站式水育服务。
美吉姆拟调整独董薪酬 从6万元/年增至12万元/年
9月23日,美吉姆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讨论,结合公司独立董事的工作情况及公司所处地区上市公司薪酬水平,拟将公司独立董事薪酬由6万元/年(税前)调整为12万元/年(税前)。
公告指出,公司于2021年9月22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独立董事薪酬的议案》,审议该议案时独立董事李阳、尹月、陈荣回避表决,该事项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公告提示,此次调整独立董事薪酬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八、教育企业经营动态
经营 | 华尔街英语多家分公司经营异常 南京昂立英语破产
华尔街英语多家分公司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期华尔街英语多家公司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包括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杭州第一分公司、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上海)有限公司虹桥分公司等。列入原因均为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有多家华尔街英语关联公司被法院强制执行,其中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广东)有限公司被执行总金额已超130万元。
昂立教育澄清破产传闻:经营正常 与南京昂立英语无股权关系
9月23日,名为“昂立英语”微信公众号发布其学校负责人周国强个人署名的《公司破产致歉信》,引发广泛关注,信中周国强回忆学校经营不善以致破产的始末,并对家长、老师、股东诚挚致歉,表示自己将“努力赚钱还清所有借款”。
致歉信公开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其公众号与昂立教育相似,学生、家长不约而同将目光聚集到昂立教育的经营情况上来。
为避免广大学生、家长、社会公众受到误导,9月24日,昂立教育对此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昂立英语”微信公众号,主体为南京昂立启航课外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并非昂立官方微信公众号,且未获得其授权。该公司历史上系昂立教育在南京地区的合作方,并且合作关系已经于2020年9月终止。昂立教育旗下品牌“昂立外语”的官方公众号为“昂立外语”,账号主体为上海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昂立教育还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相关课程均按照国家和地方要求有序进行。对于冒用公司名义,故意注册与公司相近似的“昂立英语”公众号,混淆视听的行为,昂立教育表示强烈谴责,并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南京昂立英语致歉信内容梗概
扩建校区,债台高筑
周国强在信中回忆道,昂立英语南京校区从2014年通过收购开业到现在,由投资人出资,先后融资总额达到了500万元之多(不包括借贷部分)。
2018年8月,中央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规范治理,其中在场所条件方面,《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符合安全条件的固定场所,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
而该学校依照规定,楼层不符合办学要求,周国强决定融资扩建校区,对两校区进行场地搬迁、新场地重新装修。装修费用(含消防费用、中央空调等)约170万元;前期装修期间及后晾干空置期间物业和房租费用耗费100万元;两校区房租押金接近35万元;校区办学物品添置耗费约32万元;收购万达校区耗费115万元;合计452万元,这些费用将两股东投资的500万元投资款基本上消耗的仅剩50万元不到。
但校区开业以后,由于招生收入并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场地,学校成本高收入低,入不敷出。
周国强称,2019年开始,行业整体教师薪酬猛涨使得学校负担越来越重,但又因为想做大,导致当时团队成员数量基本上达到了顶峰规模,每个月的中外教薪酬(含社保公积金)基本上要38万元左右,再加上房租物业和其他市场及管理费用,每个月亏损基本上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这样坚持了8个月,直接将校区剩余投资款50万元资金和2018年前所有的盈利消耗殆尽。
疫情与“双减”政策,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的持续经营,经过周国强的游说,2019年年末额外向两个股东再次举债借款合计100万元,并约定还款期限为一年(至今仅还了6万)。
不曾想举债后遇到了2020年疫情,再加上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两大股东提出退出投资。
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为了在疫情期间能够保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