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 2022年考研统考考生需准备的网报信息
- 公务员考试考到不合适的岗位怎么办
- 往届生参加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三大...
- 2022考研推免生9月28日可填报志愿
- 河南: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
- 山东:2022年山东省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
- 福建:关于停止接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江苏:今天截止!来看看2022年硕士研究...
- 上海:9点—15点举行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
- 北京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
- 江苏:2022年研招统考预报名今天开始,...
- 2022研招统考预报名27日截止 这21个细节...
- @2022年考研学子,考研预报名正式开启
- 关于西藏自治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
- 安徽: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联系电...
- 浙江: 2022年研考预报名在即,初试方...
- 江苏:2022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 34所自划线高校2022年研究生招生章程
- 山东:2022年山东省硕士研究生报考点约...
- 河北省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诚...
- 河北省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
- 扩招破万人!“双一流”高校2022硕士招...
- 2022届保研率47.6%!越来越好的国科大,...
- 贵州省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
- 江西: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须...
- 黑龙江省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 教育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
-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
- 江苏:2022年研究生报名网上咨询将于9...
- 教育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
- 云南: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
- 甘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21年少数...
- 吉林:202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 考研·有一种成功,叫“走一步再走一...
- 考研注意事项
- 动真格!这类研究生要分流退出,这所...
- 考研明年大改革?别落入“焦虑贩卖商...
- 河南:考研压线要做两手准备
- 内蒙古:多部门“组合拳”从严治考 3...
考研倒计时! 你是否会参加备考培训?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定于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随着考研时间的一天天临近,有的考生在考虑是否应该报个培训班突击学习一下,也有的考生到目前还没有做好自己的备考计划,可能还有的考生面对考研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为此,本期北京晚报《教育》周刊通过采访正在备考、已经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以及相关专家,为今年备考考生提供相应建议。
在图书馆认真学习的北京工业大学学生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在图书馆自习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提前明确考研目的
参加培训因人而异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
考生人数增加,考试难度提高,为了能够在考试中“一举中第”,很多同学选择参加各种培训辅导,在前期采访中,华北电力大学四年级学生小伟就认为,报名参加培训班很有必要。“这就好像打游戏,其他同学都开了外挂,而你自己却在打野战。”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表示选择自学,不参加培训。杭州师范大学对大学四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共计184名同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不参加培训的人数为167人,占总人数的90.76%。
那么复习阶段参加考研培训班是否有必要呢?
北京晚报《教育》周刊在前期采访中,很多同学表示,报名参加考研培训班因人而异,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由于我在学习上存在惰性,所以自己就报名了培训机构提供的‘伴读’式服务。据北京物资学院大学四年级学生诗雅介绍,这种服务价格只有几百元,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就能负担得起。“由于这种服务可以督促提醒自己复习,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而现在已经毕业,曾经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研究生的静静,当年备考阶段就没有报名参加任何培训班。“我当时准备报考研究生的时候,自己梳理了一下之前的学习情况后感觉自己平时学习还算扎实,只要再重新温习一下之前的基础知识就可以了。所以,我把更多的复习时间留给了公共课。”静静表示,相比政治而言,由于自己的英语知识还算可以,所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政治课复习上。“专业课方面,我觉得还是应该回到课本上,把之前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夯实,还是需要花时间下功夫。”
对此,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江爱萍认为,是否参加考研培训机构的前提是考生要明确自己的考研目的。“有的考生是为了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有的考生是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自己所学的专业,当然还有一种考生是跟风式的,也就是别人考我也考。考生的目的不同,对待是否参加培训机构补习的态度也自然不一样。”
江爱萍还表示,是否参加考研培训机构还与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有关系。“比如,专业课知识掌握非常扎实的学生,公共课方面可能自学就能完成,没有必要参加额外的培训。还比如,自学能力、自我约束力比较强的学生也没有必要报名参加培训。”在她看来,参加考研培训辅导不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它只是围绕个人学习规划、个人学习能力的一个补充。
复习计划不能照搬
过来人经验可借鉴
本刊发现,与其他考试备考计划不同,研究生备考复习计划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固定的安排和统一的节点。
比如,有的同学表示,自己是从当年3、4月份开始投入到考研复习的,直到12月份参加考试,足足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有的同学表示,自己是从当年暑假7、8月份开始准备的。还有的同学表示,自己当年不仅参加法学硕士考试,还要参加司法考试。“两个考试一前一后,但是司法考试的内容与自己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内容相近,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将两个交叉进行。等司法考试结束后,再重点看看英语、政治等公共课内容就可以了。”
很多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研究生备考复习计划个性化非常强,但是过来人的经验还是可以借鉴的,尤其是学长学姐整理后的备考笔记,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同学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目前就读北京某高校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小胡在分享自己的经验时提到,由于报考的是自己本校的研究生,因此,在备考研究生阶段就经常与自己的学长学姐们进行交流,向他们请教以往考试的题目内容、考试难度等考试情况以及自己复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在他看来,这样做既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把更多的备考时间留给公共课。同时,他还非常重视与自己老师的沟通。“与自己老师的沟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也可以帮助自己获取到当年研究生考试的一些信息。比如,老师可以根据你的报考专业方向为你提供一些院校以及相关研究生导师的情况,这样一来让我在准备的时候也更加有的放矢。”
对此,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作芳认为,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都是大学生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无论在心智还是认识上都是非常成熟的。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也应该非常清楚和明确。“在我看来,复习计划就是自学计划,研究生备考也就是对他们自学能力和坚定意志的一种考验。学长学姐等过来人的经验的确可以帮助备考生做到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但是,那些经验只能作为参考、借鉴,绝不能照搬。毕竟,每年的考试情况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个人学习情况也不一样。学习还是要靠自己。”
考研培训鱼龙混杂
市场监管要成合力
本刊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针对文都、万学海文等很多考研培训机构都有不少的投诉。其中,7、8两个月的投诉内容集中在虚假宣传、不退费等方面。
江爱萍分析认为,目前考研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有很多机构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多数考生参加研究生考试都是一次性的。因此,这些机构就会利用这个特点,采取“一锤子买卖”的手段对待考生、提供服务。这就难免出现广告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课程质量低等不合理的情况,产生消费纠纷。
在周作芳看来,很多机构的政治课内容在辅导内容上不够准确不够严谨,不注重整体性概念体系的建构,更缺乏思政课特有的信仰和价值结构支撑。“也就是说,考研辅导机构只负责机械地串讲考点,不承担思想教育责任,有的诸如猜题、套路等所灌输的价值观与思政课课堂教学所倡导的价值观背道而驰,考研辅导机构的政治课辅导内容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两张皮’。”
同时,多数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网络渠道获取的培训机构信息。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1年8月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8月共搜索监测4810万余条次互联网广告。其中,教育培训服务广告主要涉嫌违法表现为对教育、培训的效果做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为做好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教育部印发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第八十五条明确指出:对社会培训机构违规开展辅导培训或发布虚假招生宣传(广告)骗取钱财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还指出:严禁社会培训机构进入校园以张贴简章、广告等各种方式进行考研辅导培训宣传和组织活动。
虽然如此,可部分办学机构仍然会在校园里张贴广告进行考研辅导培训宣传。还有的机构在线上进行违规宣传。比如,万学海文客服咨询人员就暗示参加培训后,万学海文可告诉招考单位,学员很优秀,建议招考单位优先考虑录取。
对此,江爱萍表示,规范市场行为不能只靠教育部门一方之力,还应结合市场、网络监管等多部门综合执法,且应形成常态化机制,并要对机构的教学内容、市场行为等多方位监督。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本刊深度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