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8月27日刊发的《幼儿的话语不该被充耳不闻》一文,颇有所感。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当幼儿的回答和教师的期望相违背时,的确存在无视幼儿话语权的现象。于是,刻意引导、直接告知、充耳不闻便成为一些教师应对的方式。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虽认识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但真正落实到教学言行上却往往脱节,“尊重儿童”便只能成为一种口号;二是教师心中只有目标,眼里却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反应和学习的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三是一些教师缺乏高要求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机智,不善于接幼儿抛过来的球,师幼互动也仅仅流于形式。
有质量的师幼互动应是相对开放与真诚接纳、认真倾听和积极回应的过程。教师心中固然要装着目标,但目中更要有幼儿。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和感受,更要关注幼儿的进步和发展。无论幼儿表达的是否与预期答案吻合,教师都应仔细倾听,不宜打断幼儿的思维;无论幼儿回答得是否正确,教师都应及时评价,保护幼儿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倘若幼儿的回答偏离主题,教师要学会追问,让幼儿的思维找回方向;当幼儿的回答单一从众,巧妙的追问可以拓宽幼儿的思维。只有教师真正尊重幼儿的话语权,幼儿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作者:季旭萍,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幼教中心)